中國“企二代”正密集接班

300萬民企的“交棒焦慮”與突圍之路。
編輯 | 深水財經社⠀
2024年,47歲的宗馥莉在娃哈哈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宣布全麵推行數字化訂貨係統時,台下經銷商們的竊竊私語暴露了中國企業傳承的典型困境。
這位“飲料公主”的接班之路,恰是當代中國民營企業權力交接的縮影。

全國工商聯數據顯示,中國家族企業占民營企業總量的85%以上,未來十年將有超300萬家企業麵臨接班考驗。這場規模空前的財富傳承大遷徙,正掀起一場靜默的商業革命。
如今,有多少“企二代”已經接班了家族企業?他們的表現又是如何?

截至2022年,有許多大眾熟知的企業已經有二代接手管理,如、、、益豐大藥房。

這些企業的第二代接班人,往往擁有著創始人不曾擁有的條件——高學曆、海外留學經曆、背靠“大山”。
中國飼料大王劉永好的女兒劉暢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劉暢在26歲時就以26億身家成為中國最年輕女富豪。到了2013年,年僅33歲的劉暢接任新希望六和公司董事長,正式執掌新希望集團旗下最大的實體產業板塊。
部分二代們並不滿足於現狀,也在為自家產業尋求改變。
2020年,年僅32歲的周立宸接任海瀾集團後,為了推進直播賣貨,還親自上演“總裁帶貨”。
而宗馥莉在成為娃哈哈公關部部長後,就直接換掉了娃哈哈20年的代言人王力宏,理由是認為王力宏年紀大了,消費者也會有“審美疲勞”。
如果把視野放到更大版圖上的中國上市家族企業,我們還會發現一些“小眾”接班人,比如兒媳、侄子。
在CNRDS數據庫中有統計繼承人的975個家庭企業中,截至2022年,已經至少有280家上市家族企業遞出指揮棒。
其中,80%是創始人的兒子,近四成是70後,還有至少9名90後已經當過董事長。此外,還有女婿、兒媳曾接過帥印的情況,比如的練衛飛、的於秀媛。


在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經營聖誕裝飾品出口的“創二代”李明陽發現,父親堅持的“喝酒拿訂單”模式在跨境電商時代徹底失靈。
這種代際衝突折射出中國民企傳承的深層矛盾:據麥肯錫調研,中國家族企業接班人願意接班的僅占40%,順利實現代際傳承的不足30%,而傳承後三年內出現業績滑坡的高達80%。
首先,老一輩和“企二代”的管理觀念不同。老一輩企業家信奉“關係為王”“吃苦哲學”,而“企二代”多在歐美接受教育,更傾向數字化、合規化經營。
在江蘇紡織重鎮盛澤,90後接班人張薇引入AI驗布機替代老師傅的“火眼金睛”,引發老員工集體抗議。
在河北某鋼鐵企業,接班人王浩取消年度“政企聯誼會”,導致項目審批周期從3個月延長至8個月。這種隱形資源流失,讓38%的二代接班後遭遇發展瓶頸。
實際上,中國企業的代際交替,本質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特殊曆史階段產物。當80後、90後接班人帶著國際視野改造傳統企業時,他們不僅是財富繼承者,更是製度創新者。
這場靜默革命的終極目標,是讓中國企業真正跨越“家族信任”到“製度信任”的鴻溝。在這條荊棘之路上,誰能完成從“家業”到“共業”的躍遷,誰就能真正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